【镜子的由来】
相传,第一面镜子是嫫母发现制作的。嫫母又称丑女,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作为自己妻室,选中了嫫母。
嫫母长大后,因自已面貌丑陋,不敢再去河边梳妆,怕别人笑话她。有一次,她上山挖石板,发现石头堆中有一石片,被阳光照得亮闪闪。她捡起来一看,自己的样子照在石片上,由于石片凹凸不平,样子有些模糊。回去后,她找来一块磨石,反复照看,终于石片磨平了,再一照,不由地叹息道:“看来是我丑不能怪石片。”从此,嫫母开始用这块石片照着梳妆。
【镜子功能的演变】
在古代衙门公堂上,常常挂着一块“明镜高悬”的匾额。作用是官员用于提醒自已要公正无私,秉公断案;也让民众相信有明镜的护照,一切真像都能浮出水面。
这个演变过程还得从道家说起。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登涉》中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尝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九寸已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
镜子从此被赋予神力,有了更多的传说。据汉刘歆《西京杂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看到无数珍宝中有一块方镜,宽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胃肠五脏;人有疾病在内,则知病之所在;如宫人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此镜照宫人,胆张心动者杀之。因此镜出自秦地,故又称为“秦镜”。又因此镜功能奇特,故人们又用它比喻那些明辨是非、判案公正的官员。
后来,官员们为了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廉明”,全都在公堂上挂起了“秦镜高悬”的匾额。再后来逐渐变成更为通俗的“明镜高悬”,作为摆饰悬挂于大堂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