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废主义运动(Décadentisme)是19世纪起源于法国、之后扩展到整个西欧的一场艺术和文学运动,在当代的美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名最初是评论家们对一些赞美人工事物、反对早期浪漫主义的作家给出的贬义称呼,之后一部分作家,如泰奥菲尔·戈蒂耶和夏尔·波德莱尔反而接受了这样的称呼,开始自称颓废派。[1] 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哥特文学及爱伦坡作品的影响,同时与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有一定的关联。[2][3][4]
费利西安·罗普斯的颓废主义作品《色情画》
王尔德也是典型的颓废派作家
目录
1 作家与艺术家
1.1 作家
1.2 视觉艺术
2 参考文献
作家与艺术家
编辑
作家
编辑
法国
夏尔·波德莱尔 (1821–1867)
莱昂·布卢瓦 (1846–1917)
雷米·德·古尔蒙 (1858–1915)
若利斯·卡尔·于斯曼 (1848–1907)
奥克塔夫·米尔博 (1848–1917)
罗贝尔·德孟德斯鸠 (1855–1921)
阿蒂尔·兰波 (1854–1891)
保罗·魏尔伦 (1844–1896)
维利耶·德·利尔-亚当 (1838–1889)
奥地利
彼得·艾腾贝格 (1859–1919)
阿尔弗雷德·库宾 (1877–1959)
亚瑟·史尼兹勒 (1862–1931)
俄国
因诺肯季·费奥多罗维奇·安年斯基 (1855–1909)
康斯坦丁·巴尔蒙特 (1867–1942)
瓦列里·布留索夫 (1873–1924)
季娜依达·吉皮乌斯 (1869–1945)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梅列日科夫斯基 (1866–1941)
英国
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 (1821–1890)
奥斯卡·王尔德 (1854–1900)
亚瑟·马钦 (1863– 15 December 1947)
阿尔加侬·斯温伯恩 (1837–1909)
奥伯利·比亚兹莱 (1872–1898)
麦克斯·毕尔邦 (1872–1956)
意大利
阿里格·博伊托 (1842–1918)
加布里埃尔·邓南遮 (1863–1938)
路伊吉·皮兰德娄 (1867–1936)
伊塔洛·斯韦沃 (1861–1928)
比利时
让·德尔维勒 (1867–1953)
乔治·罗登巴克 (1855–1898)
埃米尔·维尔哈伦 (1855–1916)
荷兰
路易斯·库佩勒斯 (1863–1923)
西班牙
拉蒙·德尔巴列-因克兰 (1866–1936)
美国
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 (1893-1961)
罗伯特·钱伯斯 (1865–1933)
视觉艺术
编辑
德奥
弗朗茨·冯·拜罗斯 (1866-1924)
马克斯·克林格尔 (1857–1920)
古斯塔夫·克林姆 (1862–1918)
弗朗茨·冯·施图克 (1863–1928)
比利时
让·德尔维勒 (1867–1953)
费利西安·罗普斯 (1833–1898)
英国
奥伯利·比亚兹莱 (1872–1898)
法国
居斯塔夫·莫罗 (1826–1898)
奥迪隆·雷东 (1840–1916)
亨利·德·土鲁斯-罗特列克 (1864–1901)
参考文献
编辑
^ Remy de Gourmont. An anthology of French symbolist & decadent writing. Atlas Press. 1994: 12 [15 April 2014]. ISBN 0947757813.
^ Philip Stephan. Paul Verlaine and the Decadence, 1882-90.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ND. 1974: 165 [16 April 2012]. ISBN 978-0-7190-05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A Chro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December 24, 2009
^ David Weir. Decadence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ism. Univ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95: 16 [16 April 2012]. ISBN 978-0-87023-9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